
粵劇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亦是嶺南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。在廣東,“過年睇大戲”成為一種傳統(tǒng)文化習俗。2月11日,由東莞市可園博物館主辦的“粵韻賀新春”實景演出在可園古建筑區(qū)舉行,一天兩場精彩的粵劇粵曲表演,為粵劇愛好者們送上了一份豐盛的文化大餐。
據(jù)了解,本次的實景演出共有兩場,演出時間分別為10:30-11:30、14:30-15:30。
上午10時,記者來到演出后臺,數(shù)名表演者坐在化妝臺前,作上臺前的最后準備,而觀眾們則是早早地就圍著湖邊,他們在微涼的春風中翹首以盼,等待一場大戲開鑼。
上午10時30分,演出正式開始,享有“東莞三大平喉”之稱的表演者祁雪貞,登上可湖中的小船,為觀眾獻上賀歲小曲獨唱《醉春光》《歡欣鼓舞賀新春》,其唱腔婉轉流暢,音色甜美動人,引得觀眾紛紛拍手叫好;其后,兩位擅長高胡與揚琴的藝術家林發(fā)文、麥旭,在可亭里為觀眾們演奏膾炙人口的廣東音樂《步步高》《青梅竹馬》,優(yōu)美動人的旋律、活潑明快的節(jié)奏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,讓現(xiàn)場觀眾盡享經(jīng)典的魅力。

隨后,富有年味的賀歲小曲《恭喜你》《唱支新歌賀新年》《迎春花》《歡樂年年》《平湖秋月》《新春頌獻》輪番登場,受到了觀眾的熱情追捧;粵曲《狀元回朝》《游園驚夢》、粵劇折子戲《情醉華清池》等歌曲,演員們精致的妝扮和純正的唱腔,讓粵劇愛好者們一飽眼福,現(xiàn)場掌聲不斷。

此次“粵韻賀新春”實景演出,以可湖及臨湖建筑為實景舞臺,讓表演者或乘船、或靜坐、或行走于其中,打造“沉浸式”演出。


觀眾跟隨著演員的演出,一邊聆聽悠揚的曲聲,一邊欣賞可園的園林景觀,還會在置景和曲藝中“一秒入戲”,全身心感受曲中人物的情感變化,感受粵劇的魅力。市民王女士說:“以前看粵劇的演出,演員都只是在舞臺上,這次演出他們(表演者)在船上、亭子里,甚至還會在回廊上移動,感覺和他們的距離很近,仿佛身臨其境?!?/span>

當表演者鄧煥歡在表演曲目《平湖秋月》時,她站在船頭,手提籃子,將帶有“大吉”寓意的桔子拋向湖邊的觀眾,不少觀眾紛紛伸出雙手來接。這種有趣的互動形式,讓觀眾驚喜連連的同時,又感受到了春節(jié)濃厚的氛圍。一位接到桔子的張女士說:“我一直都喜歡廣東的戲曲音樂,今天特地來到現(xiàn)場,沒想到還接到了帶有‘大吉大利’寓意的桔子,意頭特別好。”
“我們非常重視這次的活動,為了能給群眾一個完美的演出,演出人員多次在可亭和小船上排練、走位、背詞?!睘榱吮WC演出能成功舉行,莞城曲藝協(xié)會藝術家們多次在可亭和小船上排練粵劇、練習走位、背詞。東莞市戲劇曲藝協(xié)會莞城分會會長祁雪貞表示,希望這次的演出,能豐富游客的視覺盛宴,讓他們感受到廣東地道的粵劇文化魅力,也希望能弘揚、傳承、創(chuàng)新粵劇粵曲藝術,讓更多的人喜歡上粵劇。

“舉辦本次活動,希望能傳承和弘揚新春習俗文化,煥發(fā)粵劇戲曲新活力?!被顒又鬓k方可園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,粵劇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“過年睇大戲”是廣府地區(qū)獨具特色的民俗。希望通過此次的實景演出,打造“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意”相結合的游園景觀環(huán)境,將粵劇粵曲融入優(yōu)美環(huán)境,給游客帶來沉浸式暢游體驗,煥發(fā)粵劇新活力,營造濃厚的節(jié)日氛圍,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